理财

如何从资产配置角度规避“e租宝”类投资雷区

  e租宝事件爆发后,投资者开始担心手中的融资租赁类、供应链金融类理财产品违约风险,如何辨别这类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真伪、以及投资风险?

  最近,大量发行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类理财产品的P2P机构开始转型,做起汽车抵押融资,房产抵押融资等业务,这里会不会存在新的投资陷阱?如果从资产配置角度,投资者应该如何设定投资法则,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对此,群星金融网CEO姚猛谈到,e租宝表面上宣称自己涉足互联网+融资租赁业务,但事实上很多信息都显示,这家机构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存在不少自融行为,甚至进行非法集资,严格意义而言,它并不是一家融资租赁类P2P机构。

  至于如何辨别融资租赁类、供应链金融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真伪与投资风险,有一个比较可取的办法,就是从源头——资产本身的安全性和项目结构来考量这类产品的风险。

  概括而言,主要是三点:第一,融资租赁项目必须是多方参与的真实项目,包括融资租赁企业、承租企业、设备厂商和标的物,不能缺少任何一方。第二,其交易结构必须是严格规范,包括设备买卖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第三,借款资金用途明确、租金回款纳入监控,应收账款必须在人民银行下属中登网质押。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也能让投资者可以快速辨别这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真伪与投资风险,就是关注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本质上,这类理财产品的主要收益源自贸易双方企业各自融资成本之间的利差。

  举个例子,有家大企业要通过银行贷款,向小企业购买一批货物,作为买家的大企业在银行融资的成本是5%,而作为卖方的小企业在银行融资成本是10%,若他们将这笔贸易融资进行资产证券化设计成供应链金融产品,这款产品整体合理收益范围一般在5%-10%。若这类产品收益率高于这个区间,投资者就要当心产品会不会存在高息吸存变相自融的隐患。

  此外,多数贸易的付款账期最长不会超过一年,对于投资周期超过这个期限的产品,投资者必须多留个心眼。

  坦白说,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通常而言,每个投资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以及投资回报预期,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至于资产配置比例也很难一概而论。

  但有一点投资者需要注意,无论是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类理财产品,还是房产抵押融资、汽车抵押融资产品,同属短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目前他们的收益水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央行持续降息压低了这类产品的收益预期水平,二是近期股市大幅波动令不少资金涌向固定收益投资市场,导致一些优质资产可以以很低的融资成本就能筹集足够多的资金。

  所以,如果投资者属于相对被动投资型,不妨投资相对长期的固定收益产品,反之那些喜欢经常调整投资组合,追求短期投资高回报机会的投资者,供应链金融类产品倒是一个既保持流动性又能获得不错回报的选择。

  要全面评估融资租赁类、供应链金融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者还要关注很多产品要素。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曾告诉笔者,在一个结构完善合规操作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借款方,在将设备租赁给承租企业后,首先要约定承租方必须每月等额本息偿还借款,其次是将租赁设备的物权抵押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并在人民银行下属的中登网进行登记。且互联网金融机构还会要求融资租赁企业必须对租赁设备进行投保,一旦设备丢失或损坏,也可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同时,融资租赁公司还会与设备出售公司签订回购协议,以便快速处理设备。

  另外,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在租赁项目生效前,会预先向承租企业收取合同总金额的15%作为保证金以及第一期等额本息还款。因此即使承租企业违约,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用保证金兑付融资租赁类理财产品本息。即便融资租赁公司产生逾期或坏账,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动用物权债权处置权,通过租赁物变现来弥补债权损失。

  也许,这些产品要素恰恰是投资者对融资租赁类、供应链金融类理财产品做出风险评估时,所忽略的最关键信息。

  每个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资产配置实现风险最小化与投资最大化,但问题是市场的确没有一个万能公式,帮助投资者完成心愿。

  但笔者想提醒的是,投资者不应过多关注产品收益预期高低,以及有没有担保公司担保,作为衡量产品投资风险比的主要依据。因为不少产品所谓的超高收益预期,以及担保机构保本承诺都被“虚构”的,尤其在e租宝事件爆发后,投资者必须对这类产品宣传攻势有所警惕。

  所以,投资者在选择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时,不妨委托亲朋好友实地考察理财产品所对应的融资项目是否在真实经营,是否产生现金流与利润;毕竟,只有眼见为实,才能真正了解产品风险,若投资者无法实地了解这些融资项目的经营状况,宁愿不投,也不要去触碰“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