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国际原油价格历史走势

  国际原油价格历史走势怎么样?国际原油价格历史走势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97年10—11月原油高点回落情景还原

  之前美伊矛盾尖锐,加上石油供应充足,两种力量是的油价波动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均衡。

  伊拉克同意美方人员在内的核查小组返回伊拉克回复武器核查,伊拉克危机平息。

  欧佩克提高生产限额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11月29日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将生产限额每日2750万桶)

  美国原油库存不断上升(到11月末,已经高于1996年的2161.4万桶)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向安理会建议增加伊拉克石油出口,以换取更多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1997年东南亚、日本及韩国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必然会减缓石油需求增长的步伐。

  石油产能供大于求。1995年世界总的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万亿桶,储采比约为43年,其中仅中东的石油探明储量即有6600亿桶,约占世界的65%,而中东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产量的30%,储采比超过92年,并且储量还会不断增长。

  海湾战争后,沙特科威特等国经济实力削弱,因而希望通过扩建产能增加收入,他们既希望欧佩克限产以提高油价,又比较普遍地超限生产,明显地超出市场需求。

  暖冬影响。1997年一季度的暖冬使得原油、油品库存增加全球原油库存达到80亿桶。

  (二)1998年8月对油价后市的预测——当时油价处于低谷

  当时对国际油价波动的一些依据:

  ——成本:对1998年前后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生产成本分析,大约可以分为美桶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左右三类,而对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新油田,成本则大致可以分为每桶5美元、15美元和25美元左右三类。从总体上看,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石油品均成本已经从5-10美元降到4-6美元,美国就更加明显,已经从7-12美元降到4美元左右。这个主要归功于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的优化。

  ——经济增长的拉动。1997年-1999年间,对经合组织国家而言,经济增长1%,将使能源消费量增长0.6,对发展中国家则为0.8%,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则为0.9%。反之,如果发生经济衰退或增长缓慢,当然也会对石油需求产生负面或减慢的影响。前苏联解体使得石油供应量有很大减少,但是其经济发展也受到巨大挫折,从而使得世界石油供求上得到了消极平衡。

  当时的预测:

  年内如果无大的意外事件,油价肯定疲软,其回转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东南亚、日韩金融危机的缓解程度和我国与美欧的经济增长速度。近年的实践证明,欧佩克有关国家艰难地达成产量限额协议,往往由于各自突破限额,从而引起新一轮的油价下跌。

  国际石油交易估计在20-30年内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未来影响油价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点:需求大小、产量大小、运输及关税等附加费用、政治因素

  其后,原油价格的确下行了一阵子,但随后的1999年初,油价便探底回升。

  (三)2007年1月对油价后市的预测(当时油价处于阶段调整低谷)

  期货市场的投机因素在原有定价中的作用加强,欧佩克在国际原油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已经受到很大限制。在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中,虽然欧佩克不断扩大产量,增加原油供给,并没有达到抑制油价上涨的作用。相反,在地缘政治因素(伊朗核危机)和期货市场投机性因素的影响下,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8月,在地缘政治缓和和原油库存增加的情形下,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虽然欧佩克决定从2006年11月1日开始每天减产120万桶,但实际上也未能对国际油价产生显著影响。

  分析指出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只增加了130万桶/日,而仅非欧佩克成员国新增产量就可以超过实际需求。即使欧佩克严格执行限产,也将不可避免地产能过剩为油价下跌埋下伏笔。

  全球经济放缓: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放缓0.2-0.7个百分点,美国下降0.5-0.7个百分点,欧元区下降0.1,日本下降0.6。中国保持较高速度10%左右,原油需求增长中国方面预计超过全球需求增量的25%-37%。

  (四)2008年1-10月国际油价总体走势及其特点

  2008年1一10月,国际油价呈现了大涨大跌的走势。

  油价走势与美元走势密切相关。2008年1一10月,欧元兑美元汇率总体上呈现了先涨后跌的走势,该汇率从年初的低点1.4446波动涨至7月巧日的1.6021。随后欧洲的经济收缩扭转了欧元的升值趋势,市场对欧美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取向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导致欧元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回落至10月7日的1.3563。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也呈现了相似的走势。

  投机基金对油价涨跌推波助澜。2008年上半年,在偏紧的供需格局和剩余供应能力短缺情况下,地缘政治局势吃紧给了投机商将油价炒高进而牟利的好题材。美元汇率下跌以及流动性过剩也促使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由金融外汇市场转向商品和能源市场。6月,沙特单方面增产和亚太国家包括中国削减燃料补贴都没能改变油价的上涨走势。7月初,在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关系升级和尼日利亚海上油田遭攻击的刺激下,投机基金继续推涨油价冲击历史新高点。8月开始,美国金融危机加剧,并波及到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次贷危机造成资金大规模缩水,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紧张,投机基金大规模撤离股市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包括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随之大幅下跌。

  地缘政治局势变化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尼日利亚产油区尼日尔三角洲的骚乱局面自2006年2月以来几乎没有停止过。2008年以来,在产油区外国石油公司设施发生的爆炸攻击和绑架事件更加频繁,针对外国公司的石油工人罢工也时有发生。上述原因在4月底5月初曾造成尼日利亚250万桶/日产量的一半处于瘫痪状态。伊朗因坚持发展核计划而招致国际社会制裁,与西方对抗关系令市场担心伊朗的石油供应问题。6月与以色列的争端更是逐步升级。另外,伊拉克内乱和委内瑞拉石油产业国有化也给市场供应带来风险。2月初委内瑞拉总统威胁要暂停对美的石油出口。

  然而7月中旬以来,在石油供需紧张局势缓解、市场对石油需求前景堪忧的情况下,虽然仍有地缘政治事件发生,如8月尼日利亚、伊朗和高加索地区的紧张局势,B P公司输油管在土耳其境内遭爆炸袭击而暂停输送,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队激战导致的输油管和天然气管道关闭,甚至连续两场赐风造成墨西哥湾沿海几乎全部原油产量关闭和250万桶/日炼油能力停产等诸多消息,似乎均被市场所忽视,没能阻挡油价的下跌趋势。

  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及世界石油供需形势的扭转对油价走势起了关键作用。2008年上半年,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石油价格不断高涨,但世界经济仍显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各权威机构对今明两年特别是2009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测仍相对乐观。而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为金融危机,并不断加剧,各国紧急出台的救市措施均未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对未来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的担忧导致对世界石油需求增幅的预期也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