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对能源保障的作用
自1991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期开始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的增长比率超过所有其它能源消耗国。2000年到2005年期间,英国石油用量增长率为5.4%,美国为4.8%,而中国的石油用量增长率则高达46.4%。尽管在节能方面已有改进,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的增长率依旧会继续对能源开发与引进造成压力。据能源产业协会预测,世界年耗油量将从目前的日耗量8400万桶左右增长到2030年的日耗量11800万桶,尽管人们也担心到时的原油供应能力是否可达到如此高的水平。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约为1.894亿吨,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4%。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表观消费量38810.9万吨。
自从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均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现阶段,国内市场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长,而石油增产空间有限,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高依存度将长期存在。
因此跨区贸易将急速增长对石油、天然气的运输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管道运输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五种运输方式中具有经济和安全特征,是液态、气态货物最好的运输方式。管输企业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起着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职能。管输运输行业能否正常发展既决定上游生产企业的油气产品能否安全、迅速地运至消费市场,也决定了消费者能否获得充足的油气产品。
对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成品油管道的投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因素进行驱动。例如,北美管道投资的主要动力和亚洲管道投资的主要动力就明显不同,在亚洲,投资动力主要是源自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而在北美,其投资动力则往往是生产集中性和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当然,也有多种宏观经济动力影响着整个全球陆上管道市场的发展。
到2009年,中国已建成原油管道1.7万公里,成品油1.4万公里,天然气3.1万公里。油气管道总长超6万公里,比2001年末4万公里已增长了50%,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随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合作区块和油气产量不断增加,海外份额油田或合作区块的外输原油管道也得到了发展。
出于对中国能源供应的保证,中国长距离油气管道建设并未因为金融危机而降低速度。到2020年,中国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建设里程将至少达到10万-15万公里,由于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进口油气量越来越大,自21世纪初期,中国就迈入了一个油气管道建设高潮时期。
这些就是油气管道对能源保障的作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