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融资难遇上金融科技
顽固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遇到金融技术,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最近,中国平安旗下的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账通)发表了业内首本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变革与金融科技尖端发展》(以下简称白皮书),揭示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组成中数量最大、活跃度最高、发展最不均衡的主体,其金融服务相关问题已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除了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财务质量差、基础资产状况薄弱、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复杂、外部支撑环境差等原因外,中小企业面临金融服务可得性低、成本高、业务流程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中小企业为了缓解金融服务的困境,需要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手段、综合的金融服务和便利的金融服务程序。
在众多变革方案中,金融科学技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等科学技术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野。
中小企业融资差距率接近一半
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为37家,6万户,占企业数量达98%。其中中中型企业数为5.3万户,占14%的中小企业数为32.3万户,占84%。在吸收劳动力方面,2017年,大、中、小企业员工数量分别为2898、2648、3317万人,占33%、30%、37%。
四种模式难以解决融资问题
白皮书总结,目前服务中小企业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德国IPC模式,台州银行将本地化演变为台州模式,形成了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告、交叉检查的特色,但过于依赖客户经理的判断二是淡马锡信贷厂模式,仿照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将中小企业贷款的产品设计、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业务环节标准化、批量化操作,民生银行是运用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但是,这种模式个性化不足,快速审查机制提高了控制难度。第三是供应链金融模式,利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提高自己的信用,如京东供应链保理融资产品京保贝。但受资源限制,技术门槛高,过于依赖核心企业。第四是传统的小额贷款模式,重担保、轻信用是主要特征,大部分中小企业拒绝。
金融科学技术的可能性
近年来,金融回归本源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2017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8年6月中央银行等五部委共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改善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