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生物质能源前景与隐忧

  在环境问题多发的当下,加快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和推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环境优势、经济优势,我国的产业调整和环境治理才能有实质上的改革动力。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需要走产业结合路线。以能源改造为起点,不仅包含发电,三大周转环节:充电、送电、储电技术同样重要,例如送电的超导材料、充电的石墨烯材料、储电的高分子材料研发。此外还要有适应生物质燃料的内燃机、发电机技术,这又涉及装备制造;而下到设备上到厂房的建设也应顺应低碳要求,这些又是复合材料加工、3D打印技术的用武之地。

  生物质本身的分解若想提高转化率也需要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的加入,而这两者既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又能推动医学进步。

  制造厂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会越来越多使用自动化流程。机器人的运用将更加广泛,由此会带动如纳米技术、微电子与超精加工、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达成产业转型,摆脱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值的经济环境双重困境。

  当前问题

  生物质能源可带动的产业虽多,但几乎全部市场都处于待开发阶段,有些还处在实验设想阶段,能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极其有限。以秸秆为例,虽然政府大力引导秸秆综合利用,但直接焚烧仍是其处理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秸秆利用的技术和运输补贴仍显薄弱,农民不愿为其进行额外支出,另外农村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与场地设施搭建利用平台。

  我国农业面临的不利局面包括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土地确权障碍、粮价得不到保证、农村劳动力流失等因素,而粮食单产低、土地收益差也与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发展的缺失互为因果。这些也不利于生物质原料的稳定供应。

  产业升级要靠高端模式拉动,原始的生产模式已达到自身极限,难有作为。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行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结果在国外优势产品的冲击下,发生全行业萎缩。黑龙江88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10%,仅有三、四家还在坚守。

  发展策略

  面对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的迫切需求,我们应在产品品质、加工工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上下大力气。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以县为单位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向农民收购秸秆,生产沼气、沼肥;鼓励实施如“四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又能促进农业产出在“量”与“质”上的同步提高;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厂可以每个省设立一个,生产出的产品若用于农事,应以优惠价提供。

  巴黎气候大会后中国又将承担更多减排任务,只有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通过把分散的市场和企业联合起来,才能有效组织起规模化、协同化的研发和生产,有效提高能源产业技术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抵御海外冲击,实现能源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国家战略,取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以上就是生物质能的源的前景与隐忧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