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投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进行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
基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市场投资组合,要求按照当时市价总额的比例,购买世界上所有的风险资产。但是,由于存在流动性等问题,实际上投资者们是无法直接购买市场组合的。不过,投资者可以购买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指数基金。
这些基金虽然无法完美地复制整个市场组合,却可以近似地重现它。然而,这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华尔街精英们的思维方式却截然相反。
如果投资者们都去购买那些手续费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之后就坐等收益的话,华尔街的营业额就要大幅下跌。证券行业的主要利润当然来自从事证券买卖中介业务的手续费。为了赚取更多的手续费,证券公司就需要与基金经理等客户频繁进行大宗证券交易。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那些按照指数的结构来购买证券,然后就坐等收益的指数基金经理们,无疑是无利可图的劣质客户。
投资者们需要了解,基金的投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投资,另一种是消极投资。在积极投资中,分析师会对每个公司进行逐次分析,基金经理会预测市场的走势,然后积极地将资金投入那些赢利前景大好的公司、产业中心甚至是国家。
与之相反,在消极投资中,投资者会采用“买进并持有”策略,先根据预先确定的策略来购买证券,然后长线持有坐等收益。我们姑且不管严格的专业术语定义,投资者完全可以把消极投资看做是按照既有指数来购买证券的指数型投资,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
在积极投资中,金融专家们会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力求创造出超越市场大盘的业绩;而在指数型投资,也就是消极投资中,投资者们力求稳定,只希望取得与市场大盘相同的业绩。
正如此前多次说明的那样,如果平均来看积极型基金,就会发现其成本非常高,光是这点就已经输给了市场大盘。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指数型基金的业绩会更好一些。这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进一步说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正确性。
这就会出现一个疑问,既然指数型投资的业绩这么理想,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其他类型的证券呢?这是因为根据之前讲到的心理学理论,人类存在一种强烈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的缘故。
根据大量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结果,9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要聪明。此外,专家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要比其他人更强烈,比如许多大学教授都坚信自己比其他大学教授要更聪明。
在投资世界中,许多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们也都认为自己比同行更优秀,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创造出超越市场大盘的业绩。而那些投资基金的普通投资者也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眼光,深信自己可以甄选出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由于人们普遍存在这种“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因此不管积极型基金今后的业绩会变得多惨淡,都不会影响人们对积极基金的青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