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什么是优序融资理论?

  尽管权衡理论长期以来在公司理财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优序融资理论也受到了关注。为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观点,我们将自己置于一家公司财务经理的职位上,该公司需要新的资本。管理者面临着发行债务或权益的选择。之前我们已从税收利益、困境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角度评价了此选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忽略了一个考虑因素:时机的选择。

  设想管理者这么说:

  只有在股票被高估的情况下,才应该发行股票。如果公司股票的现时售价为50美元,但我认为它实际值60美元,我将不会发行股票。如果发行股票的话,我实际上送给新股东一份礼物,因为他们只需支付50美元就会获得价:值60美元的股票。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股东会恼怒,因为公司虽获得50美元的现金,但给出价值60美元的股票。;所以如果我确信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了,将会发行债券。对于债券,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小或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很i有可能予以正确定价。债券的价值主要是由众所周知的市场利率所决定。

  但是,如果公司股票的现时售价为70美元的话,我愿意发行股果。假如我能使一些白痴用70美元购买实际价:值仅为60美元的股票,就会为现有股东获取10美元。

  现在尽管这一愤世嫉俗的观点可能令你展惊,但这似乎很符合实际。在美国采纳内部人交易和信息披露法律之前,据说有许多管理者在公司发行权益之前不切实际地吹嘘其公司的前景。而且即使在现今,管理者似乎更愿意在公司股票上涨之后发行权益。因此,在权益的发行上,时机的选择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动机,甚至可能比权衡模型中的那些动机更为重要。毕竟,在前述例子中的公司凭借权益发行的合适时机,就可立即获得10美元。要减少10美元的代理成本和困境成本或许需要花费多年才能做到。

  使本例行得通的关键在于不对称信息:管理者必须比一般投资者更了解其公司的前景。假如管理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估计不比一般投资者的估计更好,管理者对时机选择的任何尝试都将失败。这一不对称性假设似乎相当合理。管理者应该比外部人更了解其公司,因为管理者每天都在公司工作。(为防止误解,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些管理者长期对其公司保持乐观,模糊了正确的判断。)

  本例的故事尚未结束,我们必须考虑到投资者。设想一位投资者这样说:我要谨慎投资,因为这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但即使我用全部的时间来研究股票,也不可能了解到管理者所知的。毕竟,我每天还要工作。因此我应密切注意管理者的行为。如果公司发行股票,公司股价很可能被高估了。如果公司发行债务,股价很可能是被低估了。

  当同时考虑发行者和投资者时,我们发现这类似于一种纸牌游戏,每一方都试图瞒骗另一方。在这个纸牌游戏中,发行者有两个方案。第一个相当直接,是在股票被低估时发行债务而非权益。第二个较难以理解,是在公司被高估时也发行债务。毕竟,如果公司发行权益,投资者将推断股票被高估了。在股票下跌至足以抵消权益发行的利益之前,他们将不予购买事实上,只有被最大程度高估的公司具有发行权益的动机。假设一家被适度高估的公司发行权益,投资者将推断该公司是处于被最大限度高估之中,这将导致股票的下跌超过本应有的幅度。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实际上没有公司会发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