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如何规避心理风险?

  在投资理财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往往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不稳定的甚至负面的心理因素则会产生投资的心理风险进而不利于投资。通常,在心态的表现上,心理风险经常表现为“贪”、“急”、“怕”、“心软”、“盲目”等特征。

  “贪”是最主要的心理风险之一。它通常反映为人们希望获取更多,但这种希望却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或超越了社会和市场的许可,结果因为违背了主客观的实际情况而导致投资受损。“贪”相当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心里,它或明或隐,尤其是人们试图违背社会良知而获取更多时,或者是在试图博取高风险市场领域的回报而获取更多时,都潜在地或明显地存在贪欲。要控制住这种风险,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修养,知道什么是可为和什么是不可为的,并认清自己的秉性和能力,诚实求进,这是戒“贪”的根本心理素养。二要利用自己的才智,把握好投资获利的度、现实性和允许值,尽力降低风险。

  心理活动中的“急”,有时也是“贪”的另一种表现,但与“贪”又有所区别。“急功近利”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急”的心理特征。应当说,适当的“急”有利无弊,如“抓紧时间学习”、“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等的“急”。有害的自然是不恰当的“急”和过分的“急”,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安的“急”,自身心理的时间预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时间进程,结果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遭受挫折。所以,要避免“急”的毛病和控制“急”的心理风险,就必须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不追求不切实际的财富增加,以此来平缓自己“急”之心理。

  “怕”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是人对外在力量的不明而产生了恐惧,害怕外在力量伤害自身;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机会得失的担心和自身利益得失的顾虑。“怕”的心理有其正常的一面,毕竟以个人的局限去应对强大而又多变的外在力量时,这种“怕”的担忧是天性使然。但“怕”的心、理也有其非正常的一面,它时常表现为该“怕”时不怕,不该“怕”时却又十分害怕,结果是正常的“怕”不起作用,非正常的“怕”却起了作用。比如说,在投资股市或楼市时,当价格在次高位时,有人害怕其价高而不敢入场,有人则害怕其有更高价而失去机会。同是“害怕”,心理方向却相反。“怕”的心理主要还是源于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局限性,无法对其进行正确预测、判断和决策。因此,要控制由“怕”所产生的心理风险,首先要从应把握的对象入手,正确认识和深入掌握其规律;其次,设置风险的允许值,以便“知止不殆”,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胸中有数,不必紧张和害怕。

  “心软”是人性中最优美、最光辉的品质之一,也可以说是“善良”的孪生姐妹。但“心软”也和懦弱、犹疑不定相伴随,它时常会导致人们在行动上不够坚毅果断,进而比如在战争、竞争、理财博弈中丟失机会,甚至因贻误时机或战机而酿成重大损失。所以,投资者要克服“心软”的负面作用,学会在理性的指引下,培养行动果敢的品质。

  “盲目”是人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心理活动中的知识信号盲点,造成了人们的模糊思维和盲目行为。要克服心理活动中的“盲目”倾向,就应当强化理性思维的力量,使理性思维站在主导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