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安全防护措施二: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一句被用得太多的谚语,以至于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引用这句话来向解释“什么是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时,遭到了们无情的嘲弄。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就在头版刊出了通栏标题:《耶鲁教授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还配发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托宾和虚拟的下一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在一起,而那个医学奖得主的获奖理由乃是“每天吃一个苹果,使你远离医生”——这也是一句老掉牙的谚语。
无论如何,这的确说明: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其中的道理投资人已经烂熟于心。但到底要放在“几个篮子”或每个篮子要“各放多少”只鸡蛋,恐怕就不是每个投资人都能回答清楚的了。在股票投资中,一般投资人的做法大致上是平均分散到十几或几十只股票,每只股票买进相同的金额。这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方式,但却不见得是最好的。
那么,鸡蛋应该放到几个篮子里?
讨论应该把鸡蛋放进哪几个篮子,讲的其实是怎样来配置你的资产,使其预期年化收益最大而风险最小,即怎样使你的资产组合最优。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并不逊于刚才的那道数学题,因为这不仅涉及资产配置的艺术,更与人性相关。总体看,包括三层次的问题:一是,得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投资者;二是,得知道自己能控制多少资源;三是,得知道各种投资对象的特性。
全世界最大的赌场在亚洲,全世界最好赌的人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当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大赌场里,最大的主顾往往是东方人。这说明什么?或许说明东方人的赌性高于其他地区。如果有两个选择,一个风险小但预期年化收益低,另一个预期年化收益高但风险相对大,一般而言,赌性大的人会选择后者(这类人在理论上被称作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而谨慎的人则会选择前者(这类人被称作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之前,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喜欢风险的人最好选择风险小的投资品种;而喜欢冒风险的人呢,可投资的品种自然会更多一些。
在做投资决策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哪块料,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好多投资股票的人,因为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投资者而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搞清楚自己对风险和预期年化收益的态度之后,接下来就得考虑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源。一般来讲,一个人的金融需求包括四个层次,即银行、保险、投资、税务。银行满足基本的金融需求,保险提供了对生老病死等的保障,投资让资产保值增值,税务讲究合理避税。换句话说,在银行、保险之后,如果还有闲钱的话就得考虑投资,而投资的规模不能超过你能承受的合理界限。
量力而行,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有一位并不太懂金融知识的高中同学,短短几年在北京已经购买了三套房产,其秘诀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周转率——用上套房产的租金来还下一套房产的月供,用上套房产的抵押贷款来付下套房产的首付。如今,他每个月的净月供占工资之比不足40%,财务状况良好。
平时总听到身边朋友抱怨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股指期货,没有衍生工具,言下之意便是自己因此而丧失了很多投资机会少赚了很多钱……请打住,情况真是这样吗?不是!
尽管我们没有欧美市场那么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供投资或对冲风险,但视野所及,我们身边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机会并不少。股票市场便有A股、B股、权证等不同品种,股票之外有期货(包括股指期货)、房产、黄金、邮票、艺术品、钱币、花草虫鱼、连环画、白酒、普洱茶……太多了,在今年甚至连猪肉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我们为什么只盯着股票这么一个市场呢?如果你在某方面比别人了解得更多,你也确信投资这东西今后能升值,那为什么还要挤到证券市场心惊肉跳地赌5000点后会不会回调呢?“以前傻子都能挣钱,等我们进去后发现自己成了傻子”。
对余额宝来说也是同等道理,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配置闲置资金。比如说,如果上班族每月有3000元闲钱,可拿出300-500元放入余额宝,余下一部分做可灵活支取的定存。如果,手上闲置资金达万元以上,就可以选择购买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一些的理财产品。
鸡蛋应该放进几个篮子?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无论如何,在做投资决策之前,想一想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也许你会有更科学的决策。